法制周報記者 萬朝暉 伏志勇
一位母親跪在地面,懷中緊緊抱著自己的孩子,似乎在向上天祈禱拯救他們于災難之中一般。這是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出土的一對母子曾經在一次突發的災難中被凝固成雕刻的永遠的身姿……
位于青海東部門戶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喇家村的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被稱為東方“龐貝古城”,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唯一一處災難性遺址。
“震撼!參觀過不少博物館,記錄的都是一段時間的歷史,而喇家遺址記錄的是一瞬間,對我的觸動很大。”寧夏法制報社總編輯黎明感嘆道。
6月23日,“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全國法治類主流媒體海東大型采訪活動采訪團齊聚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采訪平安景區建設工作。
法治保障文物保護
“說起喇家遺址,大家首先會想到,這里出土了世界上第一碗面條,出土了大型禮樂器黃河罄王,對我國考古工作……”當天,采訪團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進入園區。
正是由于喇家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對我國考古工作的重大意義,2001年,喇家遺址被列入“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同時被國務院批準并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期間國家大遺址保護名錄,其歷史文化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和進一步升華。
與此同時,為了加強對喇家遺址的保護、管理和利用,確保遺址的真實性、完整性,民和縣結合實際,制定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喇家遺址保護管理條例》,為文物保護提供了可靠的法治保障。
“當時,由于缺乏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和有效管理措施,加之部分村民文物保護法律意識淡薄,人為損毀文物的現象時有發生。我們意識到,只有通過法律手段加強文物的搶救和保護,才能對遺址進行有效的管理、展示和利用?!惫偻ゆ傸h委副書記余曉陽向記者們介紹了當時的情況。
文物保護力度的加大,強化了當地群眾的法治意識,也對平安景區創建和基層治理起到了促進作用。
制度護航景區平安
去年5月1日,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始運營,發展以體驗民族民俗文化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游產業。
“為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建設平安景區,營造旅游業發展的優良環境,喇家遺址公園采取預防為主、防滅結合、高效撲救的工作方針,推出多項舉措,不斷強化安全處置能力,提升平安建設水平。”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董事長馬勝俊介紹。
馬勝俊說:“了解園區進入人員目的動機,防止出現攜帶危險品進入遺址園區的情況,才能切實加強安全防護能力,提升園區安全防護水平?!睘榇?,通過建章立制,園區對外來進出人員嚴格實行登記管理制度,成立“護衛隊”,通過開展日常巡邏,防止各類危險事件發生,及時發現處置各類突發狀況,并通過經常性開展應急演練,保障園區內安全。
“我們還建立了派出所與園區聯動機制,園區發生各類突發狀況時,及時通知屬地派出所,做到共同快速處置?!瘪R勝俊接著說。
園區保護不僅要有制度保障,“硬件”設施也很齊全。
園區主門設置專門的門衛值班室,為門衛值班人員和配備警棍、電棒、手電筒等必要的防器械,設有報警電話,廣場裝有安全照明燈。此外,園區各類場館內等重點部位安裝有防提鎖和防拒網,進一步加強館內各類文物保護水平,防止因人為因素造成損失。主場館內按要求配置滅火器、每層裝有應急燈和安全指示牌、旁裝有消防栓。特殊時期及時關閉館門,嚴防不法人員進入園區館內。
治制共管基層治理
村在景里,景在村中?!鞍牙掖逯卫砗茫彩菫槠桨簿皡^打下基礎,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庇鄷躁栒f。
為此,喇家村常抓公民道德建設,不斷樹立文明村風。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喇家村村規民約》進行公示宣傳,要求各家各戶認真學習,遵照執行,以此來不斷規范村民們的言行舉止,引導廣大村民爭做“四有”新人。
積極探索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精心舉辦開展了“五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評選等一些村民喜聞樂見、各具特色的活動,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從而大大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文明村建設的積極性。
出臺了婚喪嫁娶不得大操大辦、不得賭博酗酒、不得參與迷信活動、不得涉嫌違法犯罪、發現有違規現象要向村委會報告的規定,村領導班子成員以簽名的方式向全村人民承諾,帶頭遵守有關規定,爭做移風易俗的帶頭人。
為提高干部群眾的法律素質,一方面在全村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活動,引導村民自覺做到學法、用法、遵法、守法,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另一方面,堅持依法進行依法選舉、突出民主決策、實行群眾監督、搞好民主測評,認真落實“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廣大村民的參政議政能力。
近年來,喇家村積極開展依法整治、群防群治等各類活動,全面提升防控能力,不斷加強遺址保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特別是社會安全需要,創造了安居樂業、和諧穩定、平等發展的社會環境。
責編:李林俊
來源:法制周報